人类钻井的发展史?文山打井?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,钻井大体经过了挖掘井技术、顿钻井技术和旋转钻井技术三个发展阶段。在前两个阶段中,中华民族都是处在该项技术的最前列。公元前1500年前后,我国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“井”字。春秋战国时期的井深,已达50余米。到唐朝时,已超过l40米。这个时期属于人工挖掘井阶段,井的直径大约为1.5米,人可以从井筒下到井底。中国古代钻探技术历经两千年的发展,到北宋的庆历年间(l041—1048年),古代钻井技术有了新的发展,取得了文山打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,出现了“顿钻”钻井技术,钻井井筒直径有碗口大小,井深可达130米左右,古称“卓筒井”。“卓筒井”是一种用直立粗大的竹筒,用竹片当绳索从地下捞取卤水的盐井。“卓筒井”的发明创造,堪称中国古代除指南针、**、印刷术、造纸术之外的又一伟大发明,开创了世界近代“绳式顿钻”钻井技术的先河,掀起了人类历史上一场重大的能源革命。英国**学者李约瑟在研究了我国古代钻井技术后,极为赞叹,在他所著的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一书中写到:“今天用于开采石油与天然气的深井,就是从中国人的这些技术中发展起来的”,并指出“这种技术大
【如果您还没有关注“公司名称”手机网站】